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的现代都市小说《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后续+完结》,由网络作家“东一方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黄经听到赵桓的吩咐,立刻道:“官家吩咐,奴婢立刻安排这事儿。”话锋一转,黄经开口道:“虽然有详细的名字和籍贯,可是人海茫茫,各地烽烟四起,要找人也不容易。”“关于岳飞和韩世忠,官家有更详细的讯息吗?”“您提供的信息足够多,足够精确,奴婢就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人。”赵桓也仔细回忆着。黄经则是站在一边,静静的等待着。作为皇帝贴身的太监,正六品的押班,也是有眼力见的。皇帝一觉醒来后性情大变,愈发的强硬,更是月下追李纲,诛杀李邦彦,立威朝堂,明显是不一样了。黄经做事情,也愈发的谨慎小心。押班是宦官在宫中的一个职务,隶属入内内侍省。在诸多内侍中,黄经一直随侍左右,更是东宫的旧人,称得上大押班。赵桓回忆了片刻,嘱咐道:“韩世忠曾经在河北抵御金...
《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后续+完结》精彩片段
黄经听到赵桓的吩咐,立刻道:“官家吩咐,奴婢立刻安排这事儿。”
话锋一转,黄经开口道:“虽然有详细的名字和籍贯,可是人海茫茫,各地烽烟四起,要找人也不容易。”
“关于岳飞和韩世忠,官家有更详细的讯息吗?”
“您提供的信息足够多,足够精确,奴婢就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人。”
赵桓也仔细回忆着。
黄经则是站在一边,静静的等待着。
作为皇帝贴身的太监,正六品的押班,也是有眼力见的。
皇帝一觉醒来后性情大变,愈发的强硬,更是月下追李纲,诛杀李邦彦,立威朝堂,明显是不一样了。
黄经做事情,也愈发的谨慎小心。
押班是宦官在宫中的一个职务,隶属入内内侍省。在诸多内侍中,黄经一直随侍左右,更是东宫的旧人,称得上大押班。
赵桓回忆了片刻,嘱咐道:“韩世忠曾经在河北抵御金人,东京之战时,参与了东京城的守卫,目前应该在河北总管王渊的麾下。”
“相州岳飞,目前应该在河东路平定军,具体情况不知道。只能你安排人去调查,没有更详细的讯息。”
“奴婢领命。”
黄经转身去安排,一切布置妥当才回来候在一旁。
临近中午,黄经说道:“官家,皇后娘娘派人来通知,说中午准备了调养身体的膳食,请官家去用膳,奴婢如何回复?”
赵桓眉头一挑。
皇后朱琏!
历史上北宋灭亡,朱琏也跟着沦为俘虏。到金国后面临金人羞辱,愤而自尽。
这是这一世的妻子,也是无法避开的。
赵桓没有犹豫,吩咐道:“朕随后就去。”
黄经转身去回复,赵桓继续拿起奏折翻看,主要了解东京城目前的军队,了解王宗濋的殿前司。
任何时候,军队都是压舱石,有军队在才有真正的底气。
目前东京城的亲征行营司和宣抚司,已经交给种师道整编,剩下的就是王宗濋的殿前司。
或许王宗濋能得到所有人拥护,可是殿前司的战斗力却很弱。
吃空饷的人多。
关系户多。
老弱也多。
殿前司的规模看起来很庞大,实际上方方面面都是纰漏,要一一整顿才行。
等岳飞和韩世忠来了,就让两人留在身边,编入殿前司亲军磨砺,历练后再放出去。
临近中午,赵桓放下走着,起身往皇后的寝宫仁明殿去。
宋朝的皇宫不奢华,也不恢宏,规模比较小。当然,除了宋徽宗艺术细胞爆棚外,宋徽宗不仅扩建了宫殿中的亭、台、阁和殿,还浪费无数的钱财修建艮岳。
赵桓刚到仁明殿,朱琏已经领着宫娥在殿门口迎接。
朱琏今年二十四岁,身材修长,眉如远山含黛,目似秋水横波,肌肤胜雪,又艳又媚,两分清纯中,兼有三分出尘,身材火爆,堪称人间尤物。
这个年纪,这样的身材,是最漂亮的。
最是让人心动。
不像某些提及的十多岁,就身材火爆胸前沉甸甸的,十六七岁才发育不久怎么可能呢?而且还是古代。
后世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,都有无数为国家节省布料的,在这个物质贫乏的古代,怎么可能每个女子十六七岁,就有容乃大呢?
朱琏注意到皇帝的眼神有些不一样,却没觉得有什么,主动行礼道:“臣妾拜见官家。”
“不必多礼。”
赵桓脑中有朱琏的详细记忆,也没什么拘束的。
他已经取代了原主,汝妻女吾当养之。
照顾皇后理所应当。
朱琏引着赵桓回到殿内,等赵桓坐下,就吩咐宫女送来准备好的酒肉饭菜,又亲自伺候赵桓吃饭。
赵桓见朱琏只是在一旁伺候,招手道:“梓童,坐下一起吃。”
“臣妾伺候陛下。”
朱琏轻笑着摇头,嫣然一笑的风景,让赵桓都愣了下。
这是天然修饰的女子。
一颦一笑都是风景,不像后世,有的人专程去棒子国进修,或者找个野鸡医院调整,一眼就看出不对劲。
亦或者用了魔法化妆术,完全不知道长什么样子。
赵桓主动拉着朱琏的手坐下,嘱咐道:“你我夫妻一体,国难之际,更要夫妻同心,就不要推辞,坐下陪我一起。”
朱琏有些诧异。
皇帝似乎有些变化,没那么讲规矩,这让她反而有些欣喜。
朱琏在赵桓的身边坐下,一边伺候赵桓,一边小口吃饭,时不时说两句话。
没一会儿后,朱琏吃好了,赵桓仍是大口吃肉喝酒,吃得很是欢喜。
朱琏脸上带着笑容,问道:“官家这两天,怎么不来仁明殿呢?”
赵桓解释道:“这两天忙着调整朝廷人事,有太多事情要处理。”
朱琏嗯了声,话锋一转道:“官家刚登基,怎么突然册立太子了?谌儿的年纪还不大,当太子是否早了些。”
赵桓说道:“太子是国之储君,早早册立,就早些安定国本。你不用担心,按部就班教导就行。”
朱琏道:“臣妾明白。”
前殿朝会的事情,朱琏也听到消息,知道李邦彦被杀,知道李纲拜相,不过这些和她没关系,只问了赵谌的事情。
等赵桓吃完饭,朱琏让人撤了碗筷,和赵桓在仁明殿的后花园闲逛散步。
朱琏柔声道:“官家登基数月,却不曾纳妃,是否选几个秀女充入后宫,充盈后宫嫔妃呢?”
赵桓笑问道:“梓童就这么急着,把朕推到其他女人的怀中?”
朱琏正色道:“为皇室开枝散叶,是臣妾的本分。本朝皇嗣一向不旺盛,开枝散叶是头等大事。”
“不必了!”
赵桓摆手道:“朕有皇后陪着,足矣!”
朱琏的脸上也浮现出一抹娇羞神色,显得更是妩媚动人。
两人聊着聊着,气氛似乎有些旖旎,一路回到了殿内。
朱琏柔声道:“官家日理万机,疲劳无比,不如今天在寝宫小憩一会儿,臣妾替官家按摩一二。”
“也好!”
赵桓笑着躺下。
朱琏坐在一旁,伸出柔软纤细的小手,轻轻为赵桓捏肩捶背。
只是她脸上的神情渐渐古怪,白皙脖子上升起一抹绯红,渐渐蔓延到脸上,乃至于耳垂都染上了绯红色。
不好,前胸阵地要落陷了!
立太子是国本。
赵桓的便宜大儿子赵谌已经九岁,聪明伶俐,册立为太子,是众望所归的事情。
连带着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,让人有些意外,也不是不可以。
太子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,只是遥领,挂一个名头,不会涉及具体的事情,就算有事情,也是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差事。
李纲作为新任的太宰兼门下侍郎,是皇帝的铁杆支持者,率先表态道:“官家册立太子,利国利民。”
张邦昌恭敬道:“臣也同意。”
政事堂的宰相纷纷站出来表态,全部都同意,其他文武百官都没有异议,直接定下赵谌当太子的事。
新君登基,又有皇子,立太子本就顺理成章。
赵桓见百官同意,心中松了口气,又继续道:“太子定下,且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,必须有副元帅协助辅佐。朕安排种师道担任,如何?”
天下兵马副元帅,是个临时性的官职。
李纲也希望种师道这样的人得到重用,才有人能扛起抗金的大旗,率先表态道:“臣同意。”
张邦昌道:“臣无异议。”
徐处仁、吴敏和白时中三个宰相再度表态同意。
种师道手持笏板上前,恭敬道:“臣种师道,定不负官家厚望,定会全力抗击金国。”
赵桓没有接话,一副思考神情。
大殿中忽然就安静了,气氛更是肉眼可见的凝固,情况很不对劲。
皇帝又要搞什么幺蛾子?
殿中的官员都接触过皇帝,知道皇帝是什么样的性格。
曾经太上皇禅位,这位皇帝死活不愿意登基,希望跟着太上皇南下逃走。
当时,郓王赵楷曾带着人闯宫,想要争夺皇位,却被王宗濋带着人硬生生拦住,才有了太上皇传位。
一直以来,皇帝的存在感不强。
今天搞了太多事情,杀李邦彦、讹诈钱财,又让李纲拜相,现在册立太子,紧跟着安排种师道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。
事情太多了。
不像皇帝的风格,像是有人在皇帝背后操控一样。
皇帝的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肉跳,以至于殿内鸦雀无声,只剩下淡淡的呼吸声。
种师道是唯一的知情人。
见识了皇帝杀李邦彦的果决,见识了皇帝募捐的不要脸,对皇帝的手段彻底服气,却仍是有些担心。可惜他使不上力,只能静静的看着。
李纲是最关心皇帝的人,主动问道:“官家陷入沉思,是有什么难题吗?”
赵桓缓缓道:“种师道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,有些名不正言不顺。单凭天下兵马副元帅,难以协调和安排军务。朕思来想去,唯有让种师道担任枢密使,才能名正言顺。”
轰!!
大殿中刹那间炸了锅,无数人震惊!
死死盯着皇帝。
李纲性格刚直,就算站在皇帝一方,却是立刻站出来,旗帜鲜明的反对道:“官家,种师道担任枢密使不合适。”
“朝廷的惯例,一直是宰相兼管枢密院,兼任知枢密院事,没有枢密使。”
“您要提拔种师道,顶多安排他担任枢密副使,怎么能是枢密使呢?这样的安排,不是重用种师道,反而是害了他,请官家明鉴。”
赵桓看到这一幕,心中却是摇了摇头。
李纲是忠臣不假。
可是,李纲有着自身的局限性,就是大宋开国的基因导致,李纲这样的文人也忌惮着武人。
始终防止武人坐大。
李纲希望种师道受重用,却不希望种师道担任枢密使。
历史上的第一次东京之战,身为武将的姚平仲担心种师道立下大功,独占功劳,就主动请求去攻打金人。
李纲也忌惮种师道的功劳太大,一改死战防守的策略,转为激进求战,支持姚平仲出兵,却是损失惨重。
这是文人的局限性。
始终防备着武将,始终想要武将做泥腿子,始终想要掌控一切。
赵桓要彻底的扭转这些,就从今天开始改变。
因为有金人入侵的外患,赵桓才有机会,换做太平时期,皇权安稳朝局稳定,文官集团势力太大,要运作非常难。
借着金人南下的契机,定下武将领兵的规矩,减少武将的钳制。
赵桓看着反对的李纲微微一笑,转而看向其他的官员,不急不缓道:“还有谁反对?”
“官家,臣反对!”
白时中旗帜鲜明的站出来。
“官家,臣也反对。”
张邦昌也站出来。
徐处仁、吴敏、耿南仲和杨时,以及所有文官都反对,一个个痛陈种师道担任枢密使的坏处。
“官家,臣弟也反对。”
清亮的声音响起,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站出来,拱手道:“臣弟构,请官家三思。”
反对的人是赵构。
他今年才十九岁,经历了颇多的磨难。
之前和金国和谈,赵构和张邦昌去了金国大营当人质。面对金人的强势,赵构应对得体,沉稳大度,没有丢半点的宗室风度。
反倒是张邦昌整天哭泣,怕死到了极致,丢尽了脸面。
现在的赵构还不是九妹,是英姿勃发的男儿。
赵桓看到赵构反对也不例外,笑说道:“九弟为什么反对呢?朕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反对,唯独你不应该反对啊。”
赵构郑重道:“官家,我大宋没有这样的惯例。以种师道担任枢密使,不是器重他,而是害了他。天下哗然,舆论声讨,对种师道并不利。”
赵桓笑着问道:“九弟说大宋没有惯例,仁宗皇帝任命狄青担任枢密使,难道是假的?九弟连自己的祖宗,都不认了吗?”
赵构面色微变。
没想到,皇帝的反击如此犀利。
赵构却也不慌,继续道:“彼一时此一时,当时狄相公功勋卓著,出任枢密使理所应当,再说那是特殊情况。”
赵桓沉声道:“狄青功勋卓著,种师道的功劳就少吗?”
“他早年是文官,因为有谋略能治军,才进入军中为将。”
“领兵期间,种师道抵御西夏,北征辽国,如今又抗击金国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”
“种师道敢拼敢杀,功勋不输前人,为什么不能担任枢密使?”
“难道先人就一定强,后人就一定弱吗?”
说到这里,赵桓看向种师道,吩咐道:“种公,请你脱下上半身的衣裳,让满朝诸公看看你满身的伤痕。”
种师道听着皇帝掷地有声的话,没有立刻回答,反而迟疑。
担任枢密使,答应很容易,等到在朝中宣布,面对满朝百官的哗然,所有文官的抵制,皇帝能抗住吗?
大宋一朝,重文轻武,始终在抑制武将。
文官也没把泥腿子武将放在心上,哪个武将要冒头,就群起而攻之。
前任的枢密使狄青,就是功勋卓著,却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。
尤其皇帝软弱,现在嘴上抗金,万一在大殿上临阵反悔,又倒向投降派呢?
可是振兴大宋,是他毕生所愿,纵然只有一丝的希望,种师道也愿意如飞蛾扑火。
虽死,亦无憾!
种师道深吸口气,咬牙道:“官家,我愿意。”
赵桓的脸上露出笑容,他清楚迫使种师道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意的,不是他的人格魅力,原主有个屁的人格魅力,只知道求和。
种师道是为了天下万民。
为了大宋江山。
这是北宋近两百年治国的结果,让天下百姓都温顺下来,皇权也恢复了神圣,不再是五代十国那样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。
北宋刚建立时,底层的士兵嗜杀,将领也没把皇帝当回事儿,是铁打的士兵流水的皇帝。
恰是如此,赵匡胤要抑制武将,要杯酒释兵权。
可是赵家人却忘了,政策是一时的,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应对。
在赵匡胤和赵光义时期,底层士兵见过皇帝不如狗的情况,中层将领见过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情况。
必须打掉这样的想法,恢复皇权神圣。
当时的策略不能说错了,可是一代两代后,曾经见过乱杀场面的人逝去,就必须调整策略,要提拔武将,文武并用,改变重文轻武的瘸子情况。
历史的惯性下,没有人敢去改变,能去改变,始终提防着武将,造成怂宋的诞生。
这是根子上的基因传承,从开国之初就防备着武将。
恰是如此,汉以强亡、唐以盛衰,而怂宋却始终面临着外患。
实际上,在皇权神圣的理念下,如今理学盛行,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理念早已经消散。
君不见水泊梁山的宋江,都想着招安吗?
武将的野心早就被关押起来,需要的仅仅是皇帝的支持。
五代十国那样重武轻文的情况,也不是立刻出现的,是从安史之乱一步步演化,才彻底有了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。
那是上百年的演变。
赵桓从后世穿越来的,知道历史的惯性,更知道武将的诉求,恰是如此,愿意放权给武将。
看着迟疑又坚定的种师道,赵桓道:“种公,日久见人心,且行且看。”
种师道微微躬身,说道:“臣相信官家。”
赵桓起身道:“时间不早了,种公早些休息。明天上午的朝会,拭目以待吧。”
种师道心中仍然激荡,亲自送赵桓出府。
望着赵桓马车离去的背影,他看向旁边跟上来的孙子种彦崇,问道:“乖孙,官家似乎变了,真的吗?”
种彦崇开口道:“祖父,这可能......”
“啊......”
惨叫声忽然从种彦崇的口中传出。
他瞪大了眼睛,忿忿盯着种师道,咬牙道:“祖父,您掐我干啥嘞?”
“老夫看是不是真的。”
种师道咧嘴一笑,老顽童般露出灿烂的笑容,欢喜道:“应该是真的。”
种彦崇嘴角抽了抽,却是望着天空中的一轮圆月,暗暗祈祷这一切能顺利。
赵桓乘坐马车返回,拖着倦怠的身躯回到垂拱殿坐下。
黄经在一旁伺候,问道:“官家,今天去哪位娘娘的寝宫呢?”
“都不去!”
赵桓果断回答。
黄经不再多言,吩咐人打来热水给赵桓泡脚,又伺候赵桓洗漱更衣,最后才给赵桓大腿内侧的伤口敷药。
一切忙完,已经很晚。
赵桓直接睡下,第二天大清早,赵桓戴上长翅帽,穿着绯色朝服,驾临了朝会的紫宸殿。
大殿中,满朝百官已经到了,各自站位。
待赵桓落座,文武百官手持笏板作揖,高呼‘官家圣恭万福’,没有皇帝万万岁之类的话,更没有动辄在地上下跪的官员。
北宋动辄下跪,属于失礼行为。跪拜君王只有在大型的正式场合,或者特殊时候才会下跪。
不像后世的辫子戏,乌泱泱的大片下跪,不跪不舒服。
不称‘奴才’,都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够高。
赵桓落座后,目光扫过去,站在最前面的是政事堂宰相和枢密院官员,是东西二府的掌权者。
后面才是文武百官。
目前的宰相有五个,李邦彦、张邦昌、吴敏、徐处仁和白时中。
枢密院没有人担任枢密使,这是武将才能担任的。
整个大宋一朝,只有狄青担任过枢密使,却晚景凄凉。大多数时候,是宰相兼管枢密院,称为知枢密院事。
这是一个兼任官。
知枢密院事的副职,是同知枢密院事,也是文官来兼任的。
目前枢密院有三个同知枢密院事,户部尚书李梲兼任同知枢密院事,兵部尚书孙傅兼任同知枢密院事,中大夫许翰兼任同知枢密院事。
整个枢密院,全是文官。
一个武将都没有。
赵桓看在眼中,心中很不满,一群文官能知道怎么打仗吗?
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,离谱到家了。
不解决这些问题,枢密院就永远不知兵事,都是一群搞党争,拍脑袋就打仗的人。
必须解决这个问题!
赵桓往后面看去,看到了李纲和种师道等人。他收回目光,面色转为沉静,沉声道:“卿等可有本奏?”
“官家,臣杨时有本奏。”
右谏议大夫杨时站出来,躬身向赵桓行礼。
历史上,杨时是真正的理学家,师从程颢和程颐,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。
程门立雪就是讲杨时的。
杨时年轻时,在地方担任过县丞、知县、军判官和府学教授等,政绩卓著,履历丰富。
要学问有学问,有能力有能力,要经验有经验。
这是个大才。
可惜到现在七十多岁,也没有得到重用。
杨时更是不惧权势敢于谏言,在童贯和蔡京权势滔天的时候,杨时上书劝谏皇帝,历数童贯和蔡京的罪过。
后来李纲遭到罢免,杨时上书反对,是坚定的主战派。
赵桓看着白发苍苍的杨时,也坐直身体,正色道:“杨卿要上奏什么?”
门房禀报道:“老爷,是官家来了。”
种师道眼中露出诧异神色,更有刹那的激动,旋即又冷静下来,问道:“官家来做什么?莫非我种家出了什么岔子?”
门房摇头道:“官家身边只有少数护卫,应该是微服私访。”
种师道一颗心放下。
微服私访,至少不是坏事。
种师道让门房伺候着穿上衣袍和鞋袜,一路来到大门口,作揖道:“臣种师道,拜见官家。”
赵桓笑道:“种公不必多礼。”
种师道微弓着背,侧身摆手道:“外面夜深露寒,官家里面请。”
赵桓进入大厅坐下,摆手道:“种公,坐!”
“谢官家!”
种师道撩起衣袍坐下,却是正襟危坐。
他猜不透皇帝的意图。
皇帝软弱,性情更是反复,今天可能主和,一觉醒来就可能主战,难以揣测到底怎么想的。
当初金人南下,种师道抵达东京,皇帝礼贤下士,对种师道尊崇备至,快把种师道捧上天了。
等击败金国的军队,种师道就被解了兵权,诸多抗金的建议都被否定,还遭到无数主和派文臣的攻讦弹劾。
恰是如此,种师道才郁郁寡欢。
一腔报国心,无处可依。
太憋屈了!
种师道问道:“官家深夜驾临,有什么事呢?难道金国大军再度南下了。”
赵桓摇了摇头,说道:“金国还没有南下,朕深夜拜访,是忧心朝堂局势。思来想去后睡不着,才连夜拜访种公,想听听您老的建议。”
种师道精神一振。
这是好事儿!
皇帝现如今打算向金国屈膝求和,不仅答应送人质,还愿意称臣,这是种师道坚决反对的。
泱泱大国,岂能求和呢?
要对抗金国,就必须从皇帝做起,连皇帝都不愿意死战,官员就更不愿意死战。一层层的蔓延下去,最下面的人谁愿意死战呢?
你爱国,国爱你吗?
皇帝改变,才可能有无数的主战派。
种师道捋着胡须,不假思索道:“回禀官家,金贼之所以撤走,不是心慈手软,更不是放过我们,是这次没有足够的准备。”
“臣料定今年秋天,金国粮草充足、兵马齐备后,必然会再度进攻。”
“主要战场在太原、真定和中山等地。”
“这是北方的东西门户。”
“官家要对抗金国,首要是传令地方,加强太原和真定等地的防守,勒令地方官员备战。”
“其次,加强黄河各渡口的兵马囤积。”
“一旦北方门户被金国的大军突破,黄河渡口就很关键,只要我们的士兵扼守着黄河沿线,就可以阻击金军的大军,确保对方不能长驱直入。”
洋洋洒洒一番话,种师道拱手道:“臣肺腑之言,请官家明鉴。”
赵桓也是眼神赞叹。
不愧是老将。
太原和真定是北方的门户,历史上第二次东京之战,就是这两座城池被攻破,北方门户丢失,金军才能大举南下。
太原和真定在,就可以截断金国大军的粮道。
金军的粮道不稳,攻势后继乏力,就能让金军不攻自破,从而争取到喘气的时机。
目前,大宋的骑兵被金军狂虐,野战不利,就只有先镇守,等岳飞和韩世忠等人成长起来,有足够的战斗力才能和金国野战。
赵桓感慨道:“种公的分析,朕非常赞同。”
“除了种公提及的策略,朕认为现阶段,主要以防守为主。”
“我们的优势在城池,通过据城坚守,坚壁清野,结硬寨打呆仗,跟金贼拼消耗,一点点野消耗金国的兵力。”
“出城野战,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。”
“目前不可能速胜,只能打持久战,一点点扭转局势。”
“只要河北各地反击,一处处击败金人,加上朝廷旗帜鲜明的主战,必然如同星星之火燎原,最终聚火成海,彻底涤荡北方妖氛。”
种师道瞪大眼睛,脸上露出震惊神情。
这是自家皇帝?
持久战?
结硬寨打呆仗?
星星之火燎原?
这竟是从自家这个软弱求和的官家口中说出,让种师道心中错愕。在错愕的同时,种师道心中又升起了无尽的激荡。
寇可往,我亦可往!
凭什么只有金人欺负大宋,大宋不能杀出去?
种师道双眼熠熠生辉,再无半点的颓废,问道:“官家刚才的一番话,当真?”
赵桓说道:“犯我强汉者,虽远必诛,种公不向往吗?”
种师道心中也向往。
大宋立国后的对外作战,从来没什么光彩的战绩,连太宗皇帝在高粱河,都骑着驴车狼狈跑回来。
后世的赵家子孙更是屡屡赔款,哪有什么虽远必诛?
这简直是一个梦。
不,做梦都不敢这么想,能守土卫国就已经是奢望。
种师道眸子中一团火燃烧着,咬牙道:“官家要重整山河,老臣虽然一把年纪,满身是伤,也愿为前驱,死亦无憾!”
赵桓笑道: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朕有种公,大宋才有擎天白玉柱,你要好好保重身体才是。”
种师道连连点头。
到现在,都有些恍惚感,觉得有些不真实。
又沉醉这样的感觉。
种师道调整了自己的情绪,郑重道:“官家要重振大宋,不仅在于守住东京城,更要考虑长远。”
“要谋划长远,就必须提升军队的战斗力。”
“提升战斗力,在于稳定军心,更必须解决军队兵饷的问题。”
“现在东京有大批的士兵,却拖欠着兵饷,偏偏太上皇又截断江南送来的钱财和粮食,没钱怎么办呢?”
赵桓笑道:“这个简单。”
种师道问道:“怎么办?”
赵桓回答道:“自然是劫富济贫,杀一批贪官污吏,自然就有钱。种公不需要操心这些事,交给朕就是。”
“朕连夜拜访种公,除了商讨应对金国的策略,还有一事要托付种公。”
种师道问道:“什么事?”
赵桓说道:“朕欲拜种公为枢密使、天下兵马副元帅。”
种师道眉头一跳,整个人头皮发麻。
枢密使!
天下兵马副元帅!
兵马副元帅就罢了,是临时性的官职。等战事结束,就自动卸任兵马副元帅。
枢密使却不一样。
这是枢密院的长官,掌管全国军事,一直都由文官出任,或者宰相兼任。
许多时候,更不任命枢密使,安排人担任次一级的知枢密院事,或者同知枢密院事,以及枢密副使、签书枢密院事等。
武将担任枢密使,是打破惯例的事情。
这会遭到满朝反对。
种师道好半晌才恢复过来,沉声道:“官家,臣担任枢密使违背祖制,会造成举世哗然的?”
赵桓目光灼灼,掷地有声道:“大宋的局势,已经危如累卵,不改变不行了。”
“舒王曾说,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如今金人肆虐,正是特事特办的时候。”
“种公以家国为己任,不惜死,不畏战,担任枢密使众望所归。难道种公一身傲骨,怕了朝中虫豸的吗?还是种公沽名钓誉惜身呢?”
黄经是伺候赵桓的贴身太监,看到郭京被杀,也是眉头一跳
官家不是很信任这些身怀道术的人吗?
怎么直接杀了?
黄经没有询问缘由,皇帝杀人不需要理由,只看皇帝的心情。
他低着头吩咐人拖走郭京的尸体,清理干净地上的血迹,就老老实实站在一旁伺候着。
赵桓重新坐下,延续着先前的思路思考。他需要旗帜鲜明的表态,更需要一个敢于战斗的人。
李纲是唯一的人选。
这是坚定的主战派。
有了李纲,再自上往下的一点点调整,才有机会打赢五个月后的第二次东京保卫战。
打不赢,一切皆休!
打赢才有未来。
赵桓没有再考虑太多,因为想得越多,面临的情况越复杂,就会有太多的顾虑。
现在的情况太烂,皇室内部是烂泥,官员内部也是一滩烂泥,军队战斗力也不强,再加上财政、民心等问题,那就是千疮百孔了。
如今局势下,只能一步步的往前走,逢山开山遇路开路,日拱一卒的坚持。
总有一日,会守得云开见月明。
赵桓不再迟疑,吩咐道:“传旨,召李纲觐见。”
黄经安排人去传旨。
赵桓翻看着手中的资料,看到目前国库缺钱,眉宇间更是杀伐凌厉。但凡王朝末年,都会遇到国库缺钱,百官都说自己很穷。
实际上是国库穷。
是百姓穷!
当官的人富得流油,土豪劣绅积攒无数的土地和粮食,这些人全都抠抠搜搜的藏着。
等到金军攻破东京城,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带走,连太庙梁柱上的金粉都被全部刮走。
赵桓思考着搞钱的事情。
没过多久,有太监急匆匆的返回,在黄经的耳旁低声说了一番话。
黄经面色微变,连忙走到赵桓的身边,禀报道:“官家,李大人不在府中。”
赵桓问道:“去哪儿了?”
黄经迟疑瞬间,解释道:“李大人挂印辞官,回乡去了。”
赵桓眉头深深皱起。
李纲是大宋的架海紫金梁,是中流柱石。如果李纲都跑了,没了扛旗的人,没了为战斗冲锋陷阵的人,还怎么抵挡金国的进攻。
说起来,这也是原主造成的。
刚挡住金国的进攻,就纵容东宫的老人耿南仲排挤李纲,使得李纲心灰意冷,连上十几道奏折辞官,却被原主扣留不许。
原主既要打压李纲等主战派,又要李纲留下来,脑子简直是被驴踢了。
赵桓强迫自己冷静,思考一番后问道:“李纲走了多长时间?”
黄经禀报道:“走了约莫一个时辰。”
赵桓眼前一亮。
还有机会!
才走一个时辰,只要是他的速度快,肯定能追得上。
赵桓吩咐道:“备马,朕要出城。”
黄经道:“官家,这......”
赵桓的目光瞬间看过来,那冰冷的眼神,不容置疑的神色,让黄经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,行了一礼就匆匆去安排。
......
官道上,一辆马车缓缓行驶,距离东京城越来越远。
马车中,李纲一身普通衣裳,却是满脸萧瑟。
他已经四十多岁,都说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,到了他这个年纪,却还满是困惑,想不明白为金国都摆明了要灭掉大宋,为什么满朝公卿却想着求和。
尤其是金国的条件无比苛刻,要大宋割让太原等重镇,还要五百万两金子、五千万两白银、牛马万匹、衣缎百万匹。
这样苛刻的条件,皇帝和满朝的宰相们竟然答应。
简直荒唐!
明明可以站着求生,为什么还要跪着呢?
明明大宋的百姓,可以过着安稳些的日子,为什么一定要割地赔款压榨自己的百姓呢?
不应该这样!
“天下万民在官家,天下的战事也在官家。好战必亡,可是忘战必危啊。官家一心求和,唉......”
“横渠先生啊,您说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,何其难也。”
“连抵御金贼都做不到,谈什么继绝学开太平呢?”
李纲喃喃自语着。
那双深邃的眸子,充斥着无尽的疲倦、颓废和悲哀。
金人南下,李纲判断金国要覆灭大宋,这是无数人都看得到的,因为辽国都被灭了,辽国的天祚皇帝都被押解到了金国上京。
李纲知道宋徽宗昏聩,也清楚宋徽宗不愿意当亡国之君,才借着这个机会,和吴敏等人运作了宋徽宗禅位,让赵桓登基的事情。
没想到新皇也一样软弱,才打赢了东京的守卫战,才取得一点点的胜利,就排挤他打压他。
心,太冷了!
冷到绝望!
“老爷,我们已经到了开封边界。如今暮色四合,却有圆月升空,我们是连夜赶路,还是找一处地方歇脚休息呢?”
驾车的马夫开口说话。
李纲吩咐道:“停一下。”
马夫挥舞手中的马鞭,勒紧了马缰,马车随之停下。
李纲撩起车帘,下了马车后,看着东京城的方向沉默良久,撩起衣袍跪在地上,以头叩地道:“皇天后土,庇佑多灾多难的大宋吧。”
“皇天后土,庇佑这些艰难困苦,却还在抗争的百姓吧。”
“李纲无能,愧对诸君,惟愿留下奋斗的诸君顺遂安康,匡扶社稷。”
言语中有着无尽的遗憾。
更有不舍。
他不想离开东京城,不希望放弃抵抗金国的大事。然而皇帝不信任,任由耿南仲和李邦彦等人攻讦,无数人说他恋栈权位、居功自傲,各种污蔑都有。
仅是抨击和污蔑,李纲不惧。
连皇帝都不支持,他怎么坚持下去呢?
李纲三叩首后站起身,头也不回的往马车走去,登上马车后,吩咐道:“走吧,继续赶路。”
“哒!哒!!”
恰在此时,急促的马蹄声从后方传来了。
马夫没有急着赶路,仔细的听了听,提醒道:“老爷,后方有马蹄声传来。”
李纲嘱咐道:“我们走我们的,和后方的人没关系。”
马夫继续说道:“老爷,后方有人喊您,喊的伯纪公。”
李纲也仔细的听了听,觉得喊他的声音很熟悉,下意识认为是故友来了,连忙从马车中下来观看。
昏暗的暮色下,李纲一时间没有看清楚来人的相貌。
“哒!哒!!”
赵桓策马赶来,靠近后勒住马缰停下,脸上一抹笑容绽放,微笑道:“伯纪公!”
李纲刹那间看清楚来人,浑身一颤。
最新评论